藍藻水華何時會發生?發生程度如何?應該如何處置?近日發布的昆明市地方標準《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》(以下簡稱《標準》)將從4月1日起實施。這套根據滇池藍藻水華爆發特點“量身定制”的《標準》,將滇池藍藻水華分為三級預警,并且根據預警級別的不同,提出了相應的處置措施。
根據藍藻水華特征
量身定制分級和預警標準
“經過多年的系統治理,滇池全湖水質已經從劣Ⅴ類上升至Ⅳ類。但是水體富營養化依然存在,藻類還能在水體中大量繁殖,滇池藍藻水華還是會周期性發生。”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何鋒介紹,此前一段時間內,滇池的藍藻水華分級主要參考國家標準,但國家標準是基于全國富營養化湖泊的總體情況制定,沒有具體考慮滇池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,不能完全滿足滇池藍藻水華預警及應急處理工作。
“滇池藍藻水華發生通常不會大面積鋪開,但容易在近岸帶堆積且較厚。”何鋒說,這是因為昆明常年刮西南風,容易將藍藻吹至滇池北岸、東北岸聚集。為了有針對性地完善滇池藍藻水華的預警和應急處理體系,科學指導滇池藍藻水華防控,提高處理成效,昆明市編制發布了《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》地方標準。《標準》基于滇池藍藻水華周年性發生的規律,通過對歷年數據的分析,提出了由發生程度(藻密度)和發生規模(水華面積比例)共同確定滇池藍藻水華預警等級。當滇池藍藻水華達到預警閾值時,及時評價、分級預警,按預警等級啟動應急處理預案。
基于密度分為五個等級
根據輕重分別發布三級預警
《標準》按照時間長短,對滇池藍藻水華的發生建立了預警分期,從3天內的應急預警,到7—30天的短期預警,再到季度預測及年度預判。其中,應急預警可以基于當前滇池水質狀況、藻情變化,結合氣象條件,針對3天內藍藻水華的優勢種類、強度、規模和分布區域,發布應急預警信息。從評價指標來看,基于藍藻密度將滇池藍藻水華程度分為五個等級,分別為:無水華、無明顯水華、輕度水華、中度水華、重度水華。根據水華輕重程度,分別發布三級預警信息。
在日常監測中,藍藻水華年度預判、季度預測信息,將根據相應的時間長度要求,以年報、季報、月報或周報的形式推送,預警信息以緊急短信息的形式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、藍藻處理部門推送。藍藻處理單位在接到滇池藍藻水華預警信息后,立即采取與預警等級相對應的處理措施。
“根據昆明的地方標準,從打撈處置的角度來說,在中度水華和重度水華這兩個區間范圍內,藻水分離的效率也是最高的,能耗是最低的。也就是說,只要處理幾百方水,就能產生一噸藻泥。”何鋒說。
處置單位根據預警等級
提前布置有效的處理措施
作為滇池藍藻打撈處置的實施單位,昆明滇池湖泊治理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共有55臺套藍藻打撈處理設備。2019年通過藻水分離站、7套藻水分離車和6套藻水分離船,處置富藻水約589.94萬立方米,產出含水率低于90%的藻泥約25422.74噸。
該公司助理工程師宋慶媛表示,有了這套《標準》,在收到預警信息后,處置單位可以提前做好準備,將人員和設備提前調配至預警區域,在藍藻水華發生的時候,根據不同程度,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,對滇池藍藻水華進行高效控制。
宋慶媛介紹,例如根據應急預警,當天氣溫快速升高,處置單位就可以加強人員在湖岸的巡查,提前調配一些可以進入湖灣區作業的設施設備進行除藻作業,做到日聚日清、不堆不臭。以今年為例,針對春季溫度回升快的天氣特點,可以提前將移動式的除藻車、除藻船布置在湖灣區或者河道入湖口,讓藍藻不要進入到河道及近岸水域,讓市民在親水、近水的時候,能有更好的感官體驗。